推敲
探讨这个有用吗?怎么会没用呢?生活中需要推敲的地方太多了,比如: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这样的标语:“城市是我家,环境靠大家!”我们都很清楚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——无非是说,城市是大家共有的家园,环境卫生需要靠众人自觉维护。
◎杨建英
回乡探亲,儿时“发小”(如今已成大老板)主动提议:“想去哪儿,我陪你。”想了想,张嘴道:“咱去看看贾岛墓吧!”
少小离家,懵懂无知,长大后才知晓大名鼎鼎的唐代诗人贾岛竟与我是同乡,他的墓离我们村只有十余公里。据史料记载:贾岛(779-843),唐代诗人,字浪(阆)仙,范阳人,其故里约在今天京西南房山区石楼镇一带。
世人熟知贾岛,多源于“推敲”这个典故——相传青年时,贾岛落拓为僧,寄居于长安圭峰草堂寺。他醉心作诗,且极注重炼字炼句,苦吟成癖。《唐遗史》载:某日,贾岛访隐士李凝归来,得一联句:“鸟宿池边树,僧推(敲)月下门。”他对诗中用“推”字还是“敲”字,炼之未定,吟哦中不时作出“推”与“敲”的手势,入迷忘我。时逢尚书职方员外郎韩愈外出路过此地,贾岛回避不及,撞上侍卫队,被带到韩愈面前。贾岛据实诉说:“因未定‘推’‘敲’,神游物外,不知回避。”韩愈听后没有责备,略思片刻后笑道:“‘敲’字佳矣!”自此,韩、贾结为深交。
这个故事也诞生了“推敲”这个词语,用来比喻写文章或做事需反复琢磨、斟酌,精益求精才能得到最佳效果。近代伟人曾说:“世界上,怕就怕‘认真’二字。”将这话用到这个故事便知,为啥韩愈认为“敲”字更好? 因为用“推”字显庙内无人,太显孤寂、冷清;用“敲”字则暗示院里还有他人,自会生出一种无由的人间温暖。
哈,世间事就怕琢磨!
刷短视频,常看到有人回忆已故艺人张国荣。说他为人善良低调,从不摆明星架子(其实刘德华也是如此)。见到陌生朋友,他总会先自报家门:“我叫张国荣。”名扬天下的张国荣,谁人不知?何必像小学生见老师般诚惶诚恐!直接说“我是张国荣”即可,可这“我叫”与“我是”二词,就值得推敲。
“我叫”内敛、低调、谦逊,“我是”张扬、高调、傲慢,潜台词仿佛在说:“我早已大名鼎鼎,你会不认识?我即本尊是也。”
写至此,有人或许会说无聊——探讨这个有用吗?怎么会没用呢?生活中需要推敲的地方太多了,比如: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这样的标语:“城市是我家,环境靠大家!”
其实,这话值得推敲、商榷。既然说“城市是你家”,那环境卫生为何不亲自去做,反倒要靠外人帮忙?天下哪有人会把自家环境卫生寄托到外人身上呢?
我们都很清楚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——无非是说,城市是大家共有的家园,环境卫生需要靠众人自觉维护。那把这句话改成“城市是咱家,环境靠大家”,不行吗?